温州之窗 首页 娱乐全文

陈佩斯:影视圈很热闹 但不一定快乐

2016-06-22 10:15 来自: (0)参与

    原标题:陈佩斯:影视圈很热闹,但不一定快乐

    《戏台》

    《戏台》

    杨立新

    由毓钺编剧、陈佩斯导演并携手杨立新出演的喜剧《戏台》将于9月20日、21日亮相广州大剧院。《戏台》作为北京喜剧院的开幕演出,去年7月首演便轰动北京。之后在全国演出60多场,获票房和口碑双丰收。《戏台》到底是一部怎样的戏?作为中国难得的当代喜剧大师之一,陈佩斯这些年都专注于什么?带着这些问题,广州日报记者日前独家专访了陈佩斯。陈佩斯表示,这些年脑子里光想着戏了,没有顾上体会人生,人生不如戏精彩。

    《戏台》好在含蓄,花甲已过在创作上也就稳重起来

    广州日报:你曾说《戏台》是你“最满意的一个剧本”,是“自己最好的一部话剧”,请具体谈一下好在哪里?

    陈佩斯:《戏台》是我手头目前最好的剧本和戏剧,当然,不排除以后还有更好的提升空间,有更好的剧本和戏。《戏台》以结构喜剧的方式讲了一个深厚而有趣味的年代故事,京剧戏班后台一日内发生的故事会让观众在哄笑之余感到心酸。

    《戏台》好在含蓄,这可能与我的年纪有关,花甲已过,在创作上也就稳重起来。编剧毓钺曾创作过京剧《宰相刘罗锅》、电视剧《李卫当官》,我俩是发小,1974年就在一起工作,他写剧本,我让剧本“立”上舞台,《戏台》也就不像《托儿》、《阳台》那样直抒胸臆、朝气十足。这部戏同时也带着毓钺更多的风格——不是完全的现实主义,更多的是寓言形式,写的是历史题材,但是今人看了同样会感动,很多观众、艺术界的人看《戏台》都是“又哭又笑”,他们告诉我“这戏太折磨人了”,这里面,确实有很多的人生况味。

    广州日报:去年7月首演至今,《戏台》在全国演了多少场?票房如何?

    陈佩斯:已经演了60多场。我们是民营公司,还有很多别的演出,让大家把时间都凑在一起并不容易。能演60多场说明大家的心很齐。每到一个城市演出,获得的认可、赞誉都让我们很感动。这部戏只要开票,票房就很好。上海在演出前两个月开票,没做任何宣传就卖光了,之后加场也迅速卖光。

    广州日报:60多场演下来,有没有特别让你感动的事情?

    陈佩斯:去年7月在北京首演时,有一位中年妇女带着她的老母亲前来观看,看到一半时老母亲突发心绞痛,但她跟女儿说:你如果这时候叫救护车,这戏就没法演下去了。戏一直演完,我们才知道这件事,还好老人家并无大碍。还有就是今年大年初五,《戏台》在天津上演,遭遇意外停电,晚了近两个小时后才开演。当时雨雪交加,全场除个别观众离开外,都一直在耐心等待,“我们就是要等演出”,这对我们是莫大的激励。

    好的喜剧可凭借结构和故事克服南北差异

    广州日报:《戏台》是京味儿大戏,在南方有没有遭遇水土不服?

    陈佩斯:完全没有。好的喜剧完全可以凭借结构和故事克服这些问题,而且普通话的普及度很高,一般观众都能接受。这里面虽然有很多京剧的元素,但南方观众并不会太陌生。

    广州日报:请杨立新老师出演“大嗓儿”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?你和他产生了什么样的火花?

    陈佩斯:这个角色本来是为我写的,结果被杨立新抢走了。当然这个角色也不能白给,杨立新有戏曲功底。在学话剧之前,他是学京剧的。《戏台》一开场就是杨立新的四句唱,而我的京剧底子为零。合作中我们是互补的,我对戏曲知之甚少,只能在创作中完成学习的过程,现学现卖。

    广州日报:《戏台》有丰富的京剧元素,算是戏曲和话剧的跨界吗?

    陈佩斯:这部戏在戏曲和话剧的结合上有所尝试。开场就是京剧的锣鼓,但是观众一点儿也不觉得突兀。其实,中国人祖祖辈辈看的戏曲演出都是这样出场的,如今,《戏台》把传统的东西捡了回来,也让我们发现原来这是融入了我们血液中的审美。《戏台》中有很多戏曲音乐,锣鼓音一响,剧中人就且舞且蹈,很漂亮,一般的戏到不了这种火候。

    广州日报:你提出了差势说,你的喜剧理念是什么?

    陈佩斯:差势说是我对喜剧的一个重要认识,是我的喜剧理论的一个部分。笑是有条件才能产生的,就是一定要出现彼此之间的差势。人类的发笑是来源于优越感,因为看到了同类低于自己的水平产生的内心优越感。有差势才有笑声,观众要有相对于舞台上演员的优越感,差势贯彻喜剧进行的始终。当然,我的喜剧理论还有很多。这些理论是我在做喜剧的过程中思考、总结出来的,再反过来指导我的作品。

    要掌控自己,不去趟影视圈的浑水

    广州日报:你的大道文化于1994年成立,诞生于2001年的《托儿》是首部舞台喜剧作品,当时非常火。对这些年话剧市场的变化,你有什么样的感受?

    陈佩斯:没有好坏之分,也没有起落之分。15年前舞台剧市场还不发达,我们单挑,靠的是胆儿够肥武艺够精,那时候顺风顺水,收益也很可观。现在大家都认为文化产业这一块儿很肥,社会热钱都来争抢,我们这样的民营公司在其中参与竞争,一张一张地卖票,更是见功力的时候。

    广州日报:目前市场上有一些喜剧作品无底线搞笑,几近低俗,你如何看待?

    陈佩斯:人们的文化审美有高低,观赏人群不同自然就要有不同的作品。就像我们去吃饭,不能要求每个就餐点都有特级厨师,不能要求艺术作品同质化,更不能要求它们的方向高度一致。看这些作品的人有他们的需求,看不惯的人可以保留自己的审美,但也要保护文化的多样性和别人的快乐,这其实是个好现象。我们不能要求所有的作品都有营养,况且,你喜欢的营养不一定是别人所需要的。

    广州日报:近年来在电视上很少见到你,听说你应邀参加《欢乐喜剧人》第三季,真的吗?

    陈佩斯:我也只是听说,我是“被参加”,我没有时间去。

    广州日报:观众其实很希望能在电视、电影中更多地看到你。

    陈佩斯:我的精力主要在喜剧、话剧上,在时间允许的前提下也会帮朋友客串电影、电视剧。有些东西适合我,有些东西更适合别人。另外,虽然话剧和电影的票房是几何级的差距,但剧场的票房是实打实的,是可以控制的,我们具备绝对的权利。而在电影、电视领域,有很多难以控制的因素,我就不去趟那个浑水了。虽然影视圈很热闹,但里面的人不一定快乐,因为一旦进入,命运可能就不是自己能掌控的了。

    广州日报:会考虑像开心麻花那样让自己的剧目在全国落地吗?

    陈佩斯:目前还没有这个打算。我们的作品不太适合遍地开花。虽然集团化的流水线生产有很多优势,但手工业制作仍然有它存在的必要性。

    

    人生如戏,自己掌控

    陈佩斯的喜剧电影和小品,曾是一代人不能抹去的欢乐记忆。然而,1998年在春晚舞台演完《王爷与邮差》之后,陈佩斯就甚少在荧屏和银幕上与观众见面了。几乎每年春晚前都会流传“陈佩斯、朱时茂重回春晚”的消息,而去年陈佩斯的电视剧《好大一家人》的一个宣传噱头也是“时隔16年重返央视”。

    这些年来传言甚多,陈佩斯却两耳不闻窗外事,专注于喜剧、舞台剧。去年北京喜剧院成立,他出任首任艺术总监,致力于喜剧推广,也常常化身陈老师到大学讲课,和年轻人切磋,还会在网络、媒体上谈论喜剧,在他看来,“喜剧是一个特别大的题目,读的人、看的人、听的人必须有一定的水准。”

    醉心于喜剧的陈佩斯还迷上了理论研究,光是南宋戏文《张协状元》,他就研究了3年。他认为《张协状元》是一个非常漂亮的结构喜剧,具有实用价值,其中的结构方法、方案可以直接传承。这个迄今为止发现的第二古老的剧本也是一个实证,说明我国的戏剧并非“始于元,盛于明清”。另外,这个剧本是六七百年前写的,但在明、清受到了伤害,现存的是个残本,前后有很多信息对不上,这对陈佩斯“认识历史的昨天和今天有所帮助”。

    曾经大红,也有起伏,外界在唏嘘不已的时候,陈佩斯自己却顾不上去体会人生况味,因为这些年他的脑子里光想着戏了。“我看人、看社会、看自己,其实都和戏一样,每一个人的人生都不如戏精彩。”62岁的陈佩斯,有着别样的豁达和通透。确实,做自己喜欢的、能够掌控的事情,说来简单,又有多少人能够真正做到?(张素芹)

相关新闻
新闻转自网络媒体,如有侵权,请与我们联系:748492175@qq.com责编:admin